高通总裁松口:只要苹果愿意 依然可以继续合作
加強婚戀交友關係中的婦女權益保障,擴大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適用範圍。
2022年期中選舉之所以比大多數選舉更重要,是因為在今後數年美國和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議題上,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觀點截然相反,而美國的立場和政策變化將對世界產生影響。這可能會削弱對民主黨候選人的支持。
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期中選舉結果的有六場關鍵選戰: 喬治亞州 —— 傳統的南部保守州在2020年大選後曾兩次爆冷門,導致民主黨人取得了參議院的控制權,這次仍將令人倍加關注。參眾兩院共同制定法律。!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威斯康辛州—— 勢均力敵,對立尖銳,傳統上競選勝負往往以微薄的優勢決定,民主黨傾注大量心血的州。Photo Credit: BBC News 哪幾場選戰值得一看? 這次期中選舉是要爭奪美國國會的控制權,包括35場參議院選舉,將會決定在上院將是由誰說了算。
拜登總統目前不太受歡迎,自去年8月以來,民意支持率一直在50%以下。但控制眾議院將使共和黨人,更難讓民主黨總統通過任何重大立法。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聯準會偏好參考的美國9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通膨率達5.1%,遠高於長期目標2%。」 韓國今天出爐的數據以及英國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儘管借貸成本上揚,物價仍居高不下,央行對抗通膨,任務艱困。部分官員近期示意希望放慢升息腳步,甚至在明年初停止升息,以觀察經濟及通膨降溫情形。標準普爾500指數重挫96.41點,跌幅2.5%,收在3759.69點。
港股昨因未證實社群媒體貼文宣稱,中國決策官員將成立一個委員會,可能在明年鬆綁清零措施,恆生指數收盤狂漲逾5%。Fed昨天將宣布利率決議,外界雖預期Fed將連續第4度大幅升息,但市場期待官員暗示Fed準備減緩緊縮貨幣政策的腳步。
聯準會自3月起連6度升息,最近4次升幅都是3碼。新加坡、雅加達、曼谷和威靈頓股市皆收跌。9月失業率3.5%追平半世紀來最低點,就業人口持續成長、工資迅速攀升、消費需求穩健,不利於通膨降溫。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升到3.75%至4%,為2008年1月以來最高水準。
美股盤中翻紅,主因是負責利率決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後聲明暗示升息腳步可能放慢,以評估今(2022)年多次升息對經濟的影響,因為貨幣政策傳導需要時間。SPI資產管理公司(SPI Asset Management)策略師殷尼斯(Stephen Innes)說:「市場已反應了2日(決策會議)的溫和立場,我覺得這不對。」 「即使我們看到Fed減緩升息步伐,他們仍是升息,貨幣政策仍高度緊縮,前端利率好轉前只會更糟。聯準會積極升息的背景是通膨居高難下,勞動市場極度吃緊。
華爾街股市前一個交易日走跌,亞洲股市今天走勢震盪分歧。市場焦點放在聯準會是否會放慢升息步調,鮑爾則指出,當前利率水準意味升息速度重要性已遠低於利率將升得多高、限制性貨幣政策將維持多久。
根據聯準會9月公布的預測,多數官員預期年底前政策利率將升至4.4%,意味12月13日至14日例會將決議升息2碼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很多洞見,不只符合1930年代的西方世界,更能解釋現代中國走向極權、西方「民粹政治」崛起的內在根源。
結果現在習近平獨裁體制的崛起,證明了經濟發展不只沒有讓中國更加民主化,反而讓中國走向比鄧小平時代以來由中共菁英集體領導的「民主集中制」更加獨裁極權的方向。畢竟共產黨的結構是「黨、政、軍」三位一體,其中「黨職」才是最掌握實權的角色。但他人生中出的第一本書,1939年出版的《經濟人的終結》(The End of Economic Man)談得卻是如何從極權興起的世界中「保衛民主」。一來西方在過去30年間,曾經寄望經濟發展能夠讓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追求民主,帶動中國的政治邁向民主化。彼得・杜拉克很誠實的剖析了西方民主衰弱的根源,以及極權興起的力量究竟來自哪裡?也戳破很多當時(甚至後代)認為納粹創造的經濟奇蹟只是曇花一現,最後必然自我崩潰之類一廂情願的觀點。但習近平現在的政策轉向,證明了經濟發展也不見得是中共維持專制體制的必要條件。
宣示比起追求經濟發展,未來中國將更貫徹習近平提出的「清零政策」跟「共同富裕」政策。現在習近平繼續當第三任的黨主席,也不過是讓「黨職」配合自己的「公職」任期,延續過去已經在走的政策路線,讓自己走向終身獨裁。
不過這本《經濟人的終結》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不像一般支持民主主義的著作那樣一面倒的歌頌民主制度的優越,唱衰極權政治必然瓦解,民主終將取得勝利。包括打破中共之前的接班慣例,開啟自己的第三個任期。
在權力核心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中,徹底排除了其他派系,只任用自己的人馬。這不由得會讓很多人認為,中共這樣的發展方向遲早會讓政權走向崩潰瓦解。
這個詞乍聽之下沒什麼毛病,但仔細看他的內容,這象徵了未來比起追求經濟發展跟GDP成長,中共將更重視習近平前兩年提出的「共同富裕」。因此多數的西方輿論都覺得確保「經濟發展」才是中共維持統治正當性的基石。但這樣的發展也讓有的人,特別是不少西方媒體跌破眼鏡。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維持經濟成長,輕則被選民唾棄敗選下台,重則激發民眾革命,讓政局陷入混亂跟動盪。
這本《經濟人的終結》寫作期間,正好是希特勒的納粹德國與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義大利在歐洲如日中天的時代,當時西方不只無法遏止極權主義在歐洲興起,英法等國更表現出「綏靖主義」的態度,放任這樣的狀況持續惡化。過去習近平雖然將國家主席的任期改成終身制,但這畢竟只是代表「政」的「公職」身份,很多西方輿論還是寄望在中共權力最核心的「黨職」上,習近平會依照慣例接班,最不濟也會推出像胡春華這樣其他派系的人物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培植接下來的接班梯隊。
這樣的發展相當反直覺,畢竟拋開中共自己的政治宣傳,經濟發展已經是現代世界衡量政府效能的主流指標。接下來我們就讓「民主保衛大師」彼得・杜拉克來帶領我們,剖析中國為什麼會在經濟發展後走向極權。
而他之前最廣為人知的「政績」,就是在今年不惜讓中國GDP增長率砍半,也要堅持在上海嚴格推動習近平的「清零政策」。台灣多數人對彼得・杜拉克的認識,都是來自他人生中後期的管理學著作。
明明中共的很多作為,跟右翼的極權政府差不多,但他卻是打著左翼旗號的共產黨。其中最衝擊外界視覺的一幕,就是在閉幕式上,習近平讓警衛直接將中共前領導人胡錦濤「請出」(或說是「架出」)場外。這位大師就是以「管理學之父」聞名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就算未來中國經濟狀況越來越糟糕,也無法影響到習近平把權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因此彼得・杜拉克這本《經濟人的終結》主要談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捍衛民主,還有強烈抨擊綏靖主義。伴隨這樣的人事變動,中共同時做出了未來經濟將往「高質量發展」的宣示。
「資本主義」跟「共產主義」本質上是一樣的? 我們首先要處理的第一個問題,來自有人可能會質疑,彼得・杜拉克研究的法西斯跟納粹等極權政府明明是「右翼」勢力,而中國共產黨明明就是「左翼」,兩者怎麼能夠相提並論?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很多人在研究中共時會遭遇的困難。在剛剛閉幕沒多久的中共二十大會議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用了種種方式宣示了自己的權威。
但習近平最後的安排不只沒有做出接班的安排,甚至連本來在政治局常委名單中的李克強、汪洋等其他派系的代表人物都被踢出去。二來中共在改革開放後所主打的統治正當性,一直建立在中共專政能確保社會穩定,社會穩定才能確保經濟發展這樣的三段論述上。